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外治法与内治法
作者:杨志勋  文章来源:zgw  点击数2014  更新时间:2010-2-24 22:46:5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2008112入门班课程要点

一、外治法与内治法

明清大医家吴师机治病全用膏药,是外治法的一种;

历史上,先用外治法,后用内治法,现在有病就用内治法,时事异焉;

西医的经皮给药也是外治法一种,但是没有中医理论指导;

大医家是全才,从种药开始,识得药性,才能处方

二、“喜则气散”病例讨论

得了心病,要用法药治,物药不管用;

心理治疗过程要掌握“圣度”,超过心理预期,病情适得其反;

大喜伤阳气,喜则气缓,气散形则亡。

《易经》三原则,变易(宇宙之间变化是绝对的)不易(变化的规律是不变的)简易(变化规律是可认识的)。

三、温热病发展过程

初期:卫分,在皮毛,在肺脏,全身发热;

中期:气分,皮毛之内血脉外,在肺、脾、胃、大肠、小肠,出现气涨;

中后期:营分,血脉中之气,在心包,出现昏瞻;

后期:血分,在血中,在肝、肾,出现抽搐。

治病关心的三个阶段:昨天、今天、明天;

关注“因机性位势”中的病势,疾病发展方向,向好的方向转化即是成功;

根据表现确定病位;

根据历史判断病位恶化或者好转;

从减轻病势确定治疗方案。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不可再服;

常毒治病,十去其七,不可再服;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不可再服;

微毒治病,十去其九,不可再服;

看病在“同分”上下功夫,治疗在“异构”上下功夫;

治病过程是通过各种方法让病人反省自己,为什么得病?通常是做人不好,招致灾祸。病是由命和性影响和决定的。

四、中药“太子参”

甘、微苦、平,归经脾、肺,气阴双补,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五、医案“伤食误治”

明代大医家万全,湖北罗田县人,著述很多,曾祖、祖父、父亲都是医生,对儿科很有研究,主张外治。

一个小孩子经常贪吃,涨肚子,拉不出屎,大夫给吃了泻药(攻下药),挺管用,能拉的下。万全告知不能再用泻药,否则孩子性命堪忧。家长不停,此后半年,孩子多次伤食,都用泻药,结果死了。

为何说第一次就是误治?

小孩伤食为何不能攻下?孩子死在什么上?

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什么样?

从症状推出可能的脉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