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公告:本网站谢绝一切广告,本网站一切免费,是公益网站,敬请同胞留言,评论,共同用爱心维护网站!   网站宗旨:为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为同胞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  [admin  2007年1月15日]        
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首页 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 风俗习惯 和谐讲堂 婚恋情趣 生活常识 民族交流 华夏大爱 民族文化 旅游指南 民族人物 民族歌谣 民族工艺 人生感悟
  [组图]大通国学堂         ★★★ 【字体:
大通国学堂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296    更新时间:2008-8-20    

北京城里有一家

    还记得鲁迅先生那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吗?“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私塾,吟唱,一个古老的回忆。

但,古朴温润的记忆并未远走。

建国之后,湖南平江,传统私塾扎根乡土,五十余年薪继火传。古色古香,原汁原味。2003年,五峰私塾朱执中先生宣布“封馆弃教”,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私塾先生”。

但,浅吟低唱的读诵并未远去。

就在今天,就在这里,2008,远洋山水。“中国最后一位私塾先生”的嫡传弟子王振华,千里迢迢从平江来到北京,将私塾吟唱教育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您的眼前。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十三岁之前,是孩子记忆的黄金年龄,一辈子就只有一次。对此,作为家长,如何作出选择?

    “人之初,性本善”,“学而时习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目前,全国上下的读经运动如火如荼,成千上万的儿童将《三字经》、《论语》、《大学》等经典背得滚瓜烂熟,人文素养鹤立鸡群。对此,您的孩子,难道甘为人后?

    “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来“振华经典吟唱班”,共同弥补应试教育的缺陷,共同托起孩子成长的明天。即使你心存疑惑,振华也欢迎您常过来坐坐,一杯清茶,也是缘。

吟唱”是古代童蒙教育的优良传统,近代以来渐趋失传,在湖南平江私塾完整保留。“吟唱”介于“唱歌”和“朗读”之间,既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诵读习惯,又能提升孩子的音乐听赏能力。既传承古风古韵、又符合现代审美。

 

本处主要开设经典吟唱班,同时还开设托管班和书法班。

一、经典吟唱班

授课内容: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孝经、幼学琼林、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老子、庄子、易经、黄帝内经等

招生对象:三岁以上儿童

成效预期:半个月之内初步掌握古代私塾吟唱基本技巧,做到举一反三,拿书就能唱。以这种方式学习经典,生动活泼,简单易行,已经在实践中取得大量成效。

上课时间:周六、日1000—11301430—1600或提前电话预订

 

二、托管班

服务对象:三岁以上儿童及小学生。远洋附近小学免费接。

服务内容:家庭作业辅导;毛笔、硬笔书法学习;经典吟唱学习

* 课后托管:周一至周五放学后—1900580/月或30/

.,含中餐,四菜一汤。

道一至周道,在明明得* 假期托管8001900(周一至周五),1000/月或50/

 

三、书法班(毛笔、硬笔)

招生对象:老人、成人及六岁以上儿童

上课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0001530—16301930—2030

周六、日830—9301630—1730

地 址:石景山远洋山水8号楼一单元501室(地铁八宝山站即到)

附:教育部《学习博览》杂志对振华经典吟唱班的报道:

私塾这些年

李勇刚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200712月,北京北郊。王振华正带着三个学生吟唱《幼学琼林》里的句子。

与众不同的是,来自湖南平江的王振华对学生的国学“启蒙”并不从《三字经》或《论语》开始,而是用人们不太熟悉的《幼学琼林》作为入门书。这是他从他的“先生”那里继承下来的教法。

“在私塾,我们不叫老师,要称先生”,王振华强调说。他的“先生”叫朱执中。

十年之前,15岁的王振华在家乡随朱执中先生吟唱的第一本书,也是这本《幼学琼林》。那时他刚从初一辍学。从朱先生那里,他听来两句非常受用的话:“学了《增广》会说话,学了《幼学》走天下。”王振华在朱先生的私塾里呆了三年,从《幼学琼林》开始,一路学到“四书”和《诗经》,甚至还读了《左传》中的一些篇章。

        

王振华只是先生一生中所教的1000余名“读老书”的学生中的一个。在湖南平江,人们管私塾的学习叫“读老书”,相应地,接受正规学校教育被叫做“读新书”。

朱执中生于1923年。1930年,七岁的朱执中开始发蒙。那时,距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设立新式学堂的1905年,已经是整整25年的光景;之后再过5年,南京政府明令各地取缔私塾。在那个年代的平江,“读新书”和“读老书”已经是平分秋色。但是,先生那身为木匠的父亲,饱受乡土传统气息的熏染,执拗地把唯一的儿子送去私塾“读老书”,而且一读就是十好几年。

在那些年,国事风云变幻,即使在平江也有彭德怀老总领导的著名的起义。不过朱执中所在的小山村还算能平静地容下几张书桌。他先后跟过六七个先生,这些先生中有三个秀才,甚至还有一个从河南逃到平江去的举人。在这些拥有“前清”功名的先生们的调教下,朱执中把“蒙学”和“经学”的基本典籍学了个遍。幼学增广、三百千千、四书五经自不用说,就算比较生僻些的“三礼”,他也用很大力气学了下来。甚至如今人们几乎闻所未闻的《广事类赋》、《广广事类赋》之类的名物之书,也是四十多本一本本读完。

不过,更让我们觉得陌生的,可能是朱执中从他的先生那里学来的“吟唱”的方式。“吟唱”介于“唱歌”和“朗读”之间,用的是平江的土话,声音略微拖长。如果句子本身没有韵,则末尾大多加一个“啊”字作为韵脚。当十几个学生同处一室各“吟”其是之时,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除“吟唱”老书之外,赋文作对、吟诗填词、书法研习、礼仪演练也是先生早年私塾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一句话,除了不作八股文,先生在1930年代所上的私塾,跟古代的私塾几乎没有两样。“十年寒窗无人问”,从七岁到十九岁,先生在老私塾中,也算呆足了年头。

1942年,朱执中侍奉的最后一位先生钟柳春生病。在钟先生的再三要求下,朱执中诚惶诚恐地接过钟先生的私塾,教起自己从先生那里学来的老书,没想到这一教就是六十年,一直教到二十一世纪。

2000年前后,“平江私塾”突然热闹起来,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平江私塾也不只是五峰私塾一家,朱先生还有很多同行,他们有着和朱先生相似的“读老书”的经历——很多人就是朱先生的同窗。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教老书的先生们因为年事已高先后封馆,平江私塾越来越少。在媒体的描述中,“平江私塾”一度成为“私塾的活化石”或“中国私塾教育的最后遗存”。

2003年年末,等到朱执中先生不再教老书的时候,各路媒体纷纷宣布:“随着湖南省平江县五峰私塾朱执中先生宣布‘封馆弃教’,中国从孔夫子开始的、延续了几千年的私塾教育,终于落幕了。”

一不小心,朱执中先生成为“中国最后一位私塾先生”。

不过媒体的判断并不一定全对,因为中国的私塾教育并没有因为朱执中先生的封馆而落幕。

 

平江五峰私塾八十多岁的朱执中先生,尽管满腹经纶,却不怎么去理会什么“读经运动”或“现代私塾”——据说有人出八十万请他去做关于读经的讲座,被他谢绝。先生的儿子,在岳阳已经买好了楼房。尽管老伴已经去世,封馆后的朱先生,仍然一个人住在土墙的老屋中。低矮的老屋四周,围着两层的楼房,都贴满洁白的瓷砖。每天清晨,先生一般都会在老屋的墙根下晒太阳,抽抽烟,若有所思,若无所想。门前的路上——据说这条土路很快就会铺成油路——不时有摩托车呼啸而过。太阳的光,很快就被四周的楼房挡住,于是朱先生起身进屋。佝偻的身躯转过,恍惚中一个乡土社会的背影,渐行渐远。

然而,这一切并不妨碍他的学生、二十多岁的王振华对于“读经运动”的参与——王振华曾经在长沙跟随推广经典教育的老师做过“经典导读”,也曾经在北京跟过一位专门推广《弟子规》及德行教育的教授。他现在所收的学生,其家长也深受王财贵等人读经理念的影响。他还教孩子们吟唱,但大都用的是普通话。他用自己抄写的繁体、竖排、小楷的《幼学琼林》和四书等作为学生的教材,但也用一些现在出版的大字拼音素本教材。在王振华那无名的私塾里,我们似乎看到了所谓“传统”和“现代”之间某种无声的结合。

私塾之路,或许刚刚开始。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沪ICP备07011992号
    咨询QQ: 1317634013 E-mail:lixuelian332@126.com
    我要啦免费统计
    中国上海市
    QQ:111519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