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公告:本网站谢绝一切广告,本网站一切免费,是公益网站,敬请同胞留言,评论,共同用爱心维护网站!   网站宗旨:为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为同胞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  [admin  2007年1月15日]        
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首页 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 风俗习惯 和谐讲堂 婚恋情趣 生活常识 民族交流 华夏大爱 民族文化 旅游指南 民族人物 民族歌谣 民族工艺 人生感悟
  [组图]少数民族茶文化系列之一云南篇         ★★★ 【字体:
少数民族茶文化系列之一云南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162    更新时间:2012-6-26    

 

我国少数民族嗜好饮茶,他们的饮茶方法多种多样,别有风味,别有情趣。http://12chafang.taobao.com/
  
  借国庆大假的时光,我们一行六人走进了怒江大峡谷。再次置身这片神秘山水的我,已经有过两次在福贡与傈僳族和在丙中洛与怒族交往的经历。这次的目的地是独龙江,探访独龙族,进一步调查了解这个地区的饮茶习惯和边茶销售情况,因为我一直怀疑是否有一条盛传的由六库经丙中洛进西藏的茶马古道主干线的存在。云南遍布马帮驿道,这些驿道或多或少都会同茶叶发生不程度的联系。茶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在满足一般性的生理需求时,更大层面是满足人们称为精神范畴的历史文化需求。茶叶同丝绸一样,在原始运输方式下比食盐和粮食能够传得更远更广泛,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传播载体和历史发展证据。云南不同历史时期马帮茶道主干线的确定,对研究当时政治军事、经济交通、宗教文化、人文风俗和社会生活习惯变化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一。 漆油茶:云南怒江一带的怒族群众喜爱饮一种“漆油茶”。家里来了客人,好客的怒族同胞总是以漆油茶款待,以为上礼。如果谁家未能让客人喝上口漆油茶,会被认为待客不恭而被取笑。
  贡山县城,一块250克的茶砖销价3元。到独龙江乡政府驻地孔当销价3.50元,到巴坡销价4元
  
  清朝末年任丽江知府彭继志的红笔师爷夏瑚于公元1906~1908年先后三次来怒江、独龙江查看,在独龙江走的还是我们今天走的羊肠小道。独龙人称之为“夏师爷”的夏瑚返回后,专题向云贵总督锡良汇报,藏区擦瓦龙派家丁坐守喇卡塌等地,按户押卖沙盐、毛布等项货物,值一售十;所押货价,及期不偿,则利上加利,觅得麝香、黄连等项货物偿给,则又值十折一,终年盘剥,务令其斗粟尺布,无所余存。最突出的是擦瓦龙“每年估放茶钱三次(即系押卖放帐),无论贫富,均要领受,还不清者吊打勒逼,俅民(独龙人)受苦不堪,始将察瓦龙入俅(独龙江)之路挖断,将溜索砍断,誓与察蛮绝交,不再上与钱粮。”1932年,贡山县人口户数1985户,其中男4457人,女3826人,合计8283人。独龙族的人口户数史书没有记载。若按1990年的民族构成比例14.89%计算,独龙江当年的人口数在一千人左右。民国二十一年的志书记载:“老茶——老茶分普洱、景谷两种,均由内地输入,形圆如馒头,每圆约重六两,七圆为一筒。专售与怒子(怒族)、古宗(与云南交界处之藏族)以之掺作酥油茶,年约销五百筒,每筒三元,每圆五角。 春茶——春茶亦分普洱、景谷两种,亦由内地输入,饼薄形圆,每七饼为一筒,均重七八两,每筒价银六角,每圆一角,年约销五百筒。” 每年销售一千筒计7000饼(或圆)茶,几乎人均消费一饼(或圆)茶。算下来,每年大略该有一百筒左右的茶叶流入独龙江。
  
   史书还有记载,“菖(贡山)属茶种,前系喇嘛由茶山带来,分发一区(丙中洛一带)夷人栽种,家各一二株,唯气候寒冷,不甚发育,且不知制造之法,大都视为无用之物,间有采摘生叶泡饮者,味淡性涩。”当地虽有植茶,但未成气候。

 
  所属地区:云南小吃
  
    工艺:其他
  
    漆油茶的制作材料:
  
    漆籽仁油50克,核桃仁30克,芝麻仁2O克,精盐10克,绿茶5克。
  
    漆油茶的介绍:
  
    漆油是从漆树果实榨出来的油脂,呈腊黄色或灰褐色。其性温,味辛淡,主含漆树甙、黄酮类、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及少量蛋白质,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与猪油、菜籽油混合冷却制成固体油脂,又名漆蜡。漆油是傈僳族、怒族特有的食用油。居住在云南怒江地区的怒族、傈族,与西藏察隅地区接壤,食俗受藏族影响;但怒江地区地处亚热带,不产牦牛和酥油,而产漆蜡。傈僳族、怒族同胞代替酥油,制成漆油茶,又香又解渴,既富含营养又具民族特色,是他们待客的名饮料。
  
    漆油茶的特色:
  
    富含营养,具有民族特色,又香又解渴。
  
    教您漆油茶怎么做,如何做漆油茶
  
    1.把芝麻仁炒香,核桃仁用开水烫后去皮,炒香,捣碎。
  
    2.土罐上火,倒入开水,放入茶叶,沸后成茶水。
  
    3.用特制茶桶,下入漆油、核桃、芝麻、盐和茶水混合为一体,上下来回地搅动,直至漆油与茶水水乳交融,倒入茶杯即成。
  
    漆油茶的制作要领:
  
    搅得越均味道越好,水油融合越彻底。
  
   是怒族特有的饮料之一。是用漆油加上核桃仁、芝麻、盐和茶水在竹桶或木桶里不断搅拌而成。漆油茶油而不腻,既能解渴,又祛风湿。只要到了怒族家里便于工作品尝味道特别的漆油茶。
  
   二。 腌茶:居住云南山区的部分彜族同胞,喜爱一种“腌茶”,是将新茶叶放入灰泥缸内,用重盖子压紧,经过数月后,即成一种具独特香味的“腌茶”。
   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兄弟民族,至今仍保持着一种以茶作菜的食茶方法。
    腌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首先将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的附着水后待用。
    腌茶时,先用竹篇将鲜叶摊晾,失去少许水分,而后稍加搓揉,再加上辣椒、食盐适量拌匀,放入罐或竹筒内,层层用木棒舂紧,将罐(筒)口盖紧,或用竹叶塞紧。静置二、三个月,至茶叶色泽开始转黄,就算将茶腌好。
    腌好的茶从罐内取出晾干,然后装入瓦罐,随食随取。讲究一点的,食用时还可拌些香油,也有加蒜泥或其他佐料的。 腌茶,其实就是一道茶菜。
 
   三。 红糖油茶:婚俗茶饮。流行于云南傈僳族聚居区。举行婚礼时,女方家要在油茶(用花生仁、芝麻和茶叶等作料擂碎后制成)中加红糖,配制“红糖油茶”奉献给客人。客人们在饮“红糖油茶”之前,必须先喝一杯苦味浓茶,以祝新婚夫妇同甘共苦,先苦后甜。
  
  


  
  四。  土锅茶:哈尼族喜爱饮一种“土锅茶”。土锅茶是专用来招待客人的,故又名待客茶。土锅茶易煮,但费时。将盛有清水的土锅或土罐支到三脚架上,待锅内水沸腾时,再放入新鲜的老茶叶,要不断加水,至少煮二至三道。土锅茶味鲜而浓,初喝微苦,再喝回甜,使人有饮一次而终身难忘之感。
  
  爱尼人的哈尼族世代居住的南糯山是茶树的海洋,爱尼人聚居的山寨就隐藏在茶山山坳里。南糯山有世界闻名的八百年人工栽培型茶树王和万亩古茶园。爱尼人把茶叶奉为吉祥之物。茶叶不仅是爱尼人的经济支柱,还是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必需品,更是沟通人与社鬼的媒介(重要的祭祀用品)。
   爱尼人一千多年来种茶、制茶、饮茶,用茶献祭,饮茶方法多样、自然而粗放。
   焦香浓酽爱尼土锅茶
   生活在普洱茶乡的多个少数民族都有用土罐把普洱茶烤到焦香扑鼻,再冲入沸水的待客饮茶法,又叫煨酽茶。其他民族茶饮制作中也常见把茶叶烤香的步骤,如傈僳族雷响茶、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等等,都要用土罐烤香茶叶。土锅茶是会喝醉的,如果受不了它的浓酽,可以对点清水再喝。
   还有一种土锅茶,是把适量烤香的七子饼茶放入已经煮开山泉水的大土锅里,煮好后倒入小竹筒茶杯饮用。
   1. 烤茶。烤茶叶要一边烤一边颠,把茶叶烤匀。
   2. 冲水。茶烤到能闻到一股浓浓的茶叶焦香,颜色深褐时,用滚开的沸水冲入土罐,土罐里的茶和水一起翻滚、沸腾,发出“噼噼啪啪”的爆响,马上香气弥漫。
   3. 分茶。茶水分入青竹做成的杯,每人半杯。爱尼人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4. 饮茶。茶汤接近栗色。入口又苦又甘。慢慢喝,五分满的茶加五分敬意,喝快会醉。
  


  


  
   五。 盐巴茶:怒族群众喜欢饮“盐巴茶”。盐巴茶的饮用方法也有民族特色,在特制的瓦罐中放入茶饼置火上烤香;然后冲上开水,在火中煨一会儿,放入一些盐巴搅匀,再倒入茶杯,以开水冲淡后饮用。
  盐巴茶是怒江州一带怒族一种较为普偏的饮茶方法。先将小罐放在火炭上烤,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人罐烤香,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开水稀释。现在,怒族人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
  先将小罐放在火炭上烤,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人罐烤香,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开水稀释。种茶汁呈橙黄色,这样边煨边饮,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蔬缺少,就常以喝茶代蔬菜。现在,怒族人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苞谷杷杷盐巴茶,老婆孩子一火塘”,形象地描述了怒族人围坐在火塘边,边吃包谷杷边饮茶的生活情景。茶叶已成为怒族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每日必饮三次茶。“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已成为怒族的饮茶谚语。


  怒族的盐巴茶
  六。
    糯米香茶:云南德宏地区的傣族群众喜爱饮一种“米香茶”。它的色泽与普通的茶无异,但是沏出的茶味却与众不同,具有浓郁的糯米香味。“糯米香茶”是傣族人待客的上品。
  糯米香茶是在云南大叶茶内掺入一种野生植物“糯米香”的叶子精制而成。取一点沏了,汤色金黄,喝一口,滋味甘醇。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南懦山“大叶茶”,叶芽肥壮,发芽早,白毫多,孕育牙力强,生长期长,叶子柔软,持嫩性强,鲜叶中水分浸出物多酚类,儿素含量高于国内其它优良品种,比一般茶多酚类高5--7%,儿素含量高30--50%,水浸出物高3--5%,与印度阿萨姆种和肯尼亚种同为世界茶树优良品种
    “糯米香”产于西双版纳,是一种森林覆盖下的草本植物,高约30厘米,枝丫上长着像薄荷一样的绿叶,叶如指甲盖大小,具有浓郁的糯米香。傣族人采下晒干贮于家中,喝时抓几片放入茶碗,喝后感到身心爽快。傣族人喜欢此茶,于是种于竹楼四周,以便随时采摘。产品具有清凉解毒作用,能治疗小儿疳积和妇女白带等疾病。
    “糯米香茶象胫草类,每株发叶不多,适宜生长在蔽光的阴湿环境中。它别具一格的味道是含有糯米的特殊香味。每当糯米茶收摘时,把叶片采摘下来阴干后,也不须揉制加工,只消将一份糯米茶与10份大叶茶叶混和,掺拌均匀,然后密封保存,就是远近闻名的糯米香茶. 
   七。 烤茶:云南大理白族群众则喜爱饮“烤茶”。饮时,他们首先将茶放入陶制小罐内置火上烤之,待茶烤黄后冲饮。
   烤茶是大理地区白、彝、汉等民族饮茶的一种方法。烤茶有清心、明目、利尿的作用,还可消除生茶的寒性。 制饮烤茶的方法是:先将特制的小土陶罐放在火塘边或火炉上,先把陶罐烤热后,再放入茶叶,然后不断抖动小陶罐,使茶叶在罐内慢慢膨胀变黄,待茶香四溢时,将沸水少许冲入陶罐内,此时“磁”的一声,陶罐内泡沫沸涌,茶香飘溢。待泡沫散去后,再加入开水使其烧涨,即可饮用。饮之清香回味,润人肺腑。烤茶冲饮3次,即弃之。若再饮用,则另行再烤。如来客甚多,每人发给一个小陶罐和杯子,自行烤饮。自烤自饮,表示尊敬客人,也是大理各族人民待客的一种方式。
    【茶俗】
    烤茶是白族的传统茶俗。白族人家的堂屋,一般都设置了镶以木架的铸铁火盆,上面放有一个铁三角架,来了客人,主人便让客人到堂屋落座,并在火盆升火,放上砂罐准备烤茶待客。待砂罐煨热后,放入茶叶,迅速抖动簸荡偎烤。待茶叶烤至徽黄色,飘逸出清幽的茶香时,冲入一勺开水。这时,只听‘佣”的一声,被冲起来的茶水泡沫也升至罐口,有如绣球花状,堂以立时飘逸一股诱人的茶香。这一冲茶之声,又响又脆,因而又称烤茶为“雷响茶”。
    【做法】
    待茶泡沫落下砂罐时,便可冲入开水,斟茶献客了。煨烤的茶水,茶色澄黄,浓香扑鼻。烤茶一般冲水三道,边煨烤边品茗:初饮觉得其味微苦,再品则甘香醇厚,最后一道更觉其味甘甜,愈品味道愈美,满齿留香,令人回味不止。此谓“头苦、二甘、三回味。”有的地方在饮第二道茶时,还往茶内放入核桃仁片、红糖、蜂蜜和几粒花椒,别具一番风味。
    【茶具】
    烤茶的茶具也很别致。烤茶的砂罐粗糙,而茶盅却为小巧玲珑、洁白晶莹的瓷杯。按照“酒满敬客,茶满欺人”的习俗,主人斟茶要少,仅以品啜一二口为宜。当主人双手高举茶盅向客人献第一盅茶时,客人接茶后应将它转敬主人家中的最年长者和座中长辈,彼此谦让一番之后,客人方可品茗。这时,客人一边品啜,还要一边赞赏茶味的甘香,欣赏茶盅的精巧。因而,白族的烤茶习俗,堪称一门茶道艺术。
    【发展】
    白族烤茶所用的茶叶,多为下关沦茶。下关向为制茶中心,这里出产的散茶,远销西藏、四川等地。因路途遥远,常遭风雨,损失甚大。后来将散茶压成碗形茶块,不但耐储易运,还不失茶味。茶叶运至地处长江、沦江汇合口的四川沪州时,茶商为广销此茶,便宣传道:“沦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久而久之,四川人便将下关出品的茶叶称为下关注茶。于是,这种茶味醇厚,汤色澄黄,香气馥郁,解渴提神,又有消食行气、散烟醒酒之效的下关沦茶,便声名远扬了。

  
   八。 桂圆茶:回族群众爱饮“桂圆茶”。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盖碗里放入一小撮茯茶,一小块冰糖和几颗桂圆,然后泡上开水,片刻即可饮用。
   九 竹筒茶: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每年夏季,待茶叶吐嫩时,他们便采撷嫩茶尖倒入锅中炒熟。然后将茶叶放入竹筒内烘烤,直到竹筒皮烤焦,才用刀剖开竹筒取茶饮用。
   十。 虫茶:苗族群众爱饮一种“虫茶”。称它虫茶,因为它是虫子“加工”出来的。据科学鉴定,它是一种叫化香夜娥的昆虫的排泄物。其外形似珠茶,但颗粒较细,呈墨绿色,用开水冲泡,香味浓郁,清亮似茗,故名“虫茶”。
    十一。酥油茶:藏族把砖茶切开捣碎,加水煮后滤清茶汁,调入栈油和食盐,使茶汁和栈油充分混合成乳白色茶液。
    十二。黄茶:维吾尔族爱喝带烟叶味的黄茶,黄茶砖煮熟后,再添入牛奶、食盐煮沸后而饮用。
   十三。 煨茶:佤族习惯饮用“煨茶”,用上芽五叶新鲜茶,直接放在火上烤焦黄后,再放入茶罐内煮茶。


  
   饮茶,以茶水待客,是布依族人的习俗。一有客人来到布依族人的家中,主人往往先递上烟,然后敬茶。在他们日常的饮料中,茶是一种最普遍和必需的饮料。
  
   布依人用的茶叶都是自采自制,他们有时也上山去采和茶叶一样能泡开水饮用的其他植物,然后和茶叶一起进行加工,再加入一种名叫金银花的中草药,制成混合茶叶。这种混合茶叶的味道特殊,芬芳醇美,还具有清热提神的作用,泡出来的茶水是很好的饮料。
  
   布依人制作的茶叶中,有一种茶叶很有特色,相当名贵,而且味道别具一格,这就是“姑娘茶”。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精心制作的茶叶,每当清明节前,她们就上茶山去采茶树枝上刚冒出来的嫩尖叶,采回来的通过热炒,使之保持一定的温度后,就把一片一片的茶叶叠整成圆锥体,然后拿出去晒干,再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就制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
  
   这种圆锥形的“姑娘茶”,每卷约50至100克重,形状整齐优美,质量也格外优良,是布依地区茶叶中的精品。平时,布依人家制好了这种茶叶都不拿出来出售,而只是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而赠送给情人。意思是用纯真精致的名茶来象征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在布依族家中,男女老少天天都要饮茶。这是他们生活中最为普遍和必不可少的饮料了。塘上的茶壶,终日热气腾腾。他们相互往来,相互敬茶,品评茶味,说古论今,无拘无束,享受着天伦之乐。茶,则是他们之间联络、交往的纽带。
  
  二。苗族一绝 神奇果线茶
  “一方水土,几多神奇”。至今我仍在回味着这可能是华夏大地独一无二的“果线茶”。

  
   前些时候我赴湘西靖州苗族自治县,跟随当地一位好友到该县童家寨采风,中午在一家姓向的苗家憩息。女主人很热情,要我们坐在桌子边,称“请喝我们的果线茶。”说完立即一边燃灶烧水,一边拿出海碗放到了桌子上,每只海碗边搁置了一把长柄调羹。接着从小厨柜里捧出了一只硕大的瓷坛,从里面撮出一瓣瓣呈紫青色的玩艺,均匀地放置到两只海碗里。一会儿,灶上的水烧开了,女主人提着这壶水冲向海碗里,碗里的枯叶渐渐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一瓣瓣枯叶慢慢地舒张开来了,接着变成了一只只小动物,有的像鸟儿,有的像鱼儿,这些“小动物”还在水中忽上忽下地“游弋”着。
  
    目睹这神奇的变化,我的眼睛不停地眨巴着,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便把费解的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好友。善解人意的好友便摇头晃脑地开始为我释疑解惑:这叫作果线茶,是当地苗家人款待客人的佳品。这种果线茶的制作原料和方法独具一格,每到秋末,这里的苗家妇女就会忙碌起来,在自家的柚子树上采摘下一只只碧绿幽青的柚子,把这些柚子皮整块剥下,接下来凭着自己的神功绝技,用锋利的小刀将一瓣瓣柚子皮切成小片状,然后把这一小片片的柚子片进行艺术加工,将其镂雕成一尾尾栩栩如生的鱼儿、一只只呼之欲出的鸟雀等,并一一放置在竹篾盘里,端到阴凉通风处风干,风干后掺入少量的茶叶收藏到瓷坛里并密封。每当有贵客光临时,热情好客的她们便会撮出一些放入海碗中,沏入用柴火刚烧开的沸水。只需瞬间工夫,茶水便呈翡翠色,“鸟”呀“鱼”呀什么的开始“遨游”着,饮者先是欣赏,然后慢慢品饮,待茶喝光后,就用长柄调羹把这些“鱼”“鸟”吃下。好友说到这里,不无自豪骄傲地说:“这种果线茶乃是靖州一绝啊。”
  
    听罢,我禁不住拍案称奇。再仔细瞅着海碗里的“鱼跃”“鸟飞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沪ICP备07011992号
    咨询QQ: 1317634013 E-mail:lixuelian332@126.com
    我要啦免费统计
    中国上海市
    QQ:111519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