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公告:本网站谢绝一切广告,本网站一切免费,是公益网站,敬请同胞留言,评论,共同用爱心维护网站!   网站宗旨:为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为同胞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  [admin  2007年1月15日]        
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首页 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 风俗习惯 和谐讲堂 婚恋情趣 生活常识 民族交流 华夏大爱 民族文化 旅游指南 民族人物 民族歌谣 民族工艺 人生感悟
  王财贵先生讲读经与德行教育         ★★★ 【字体:
王财贵先生讲读经与德行教育
作者:admin(zh…    文章来源:绍南文化网    点击数:2123    更新时间:2007-7-21    

问:德行的落实和读经要怎样调配?

答:这种问题很早以来就出现了,尤其这两三年来更多人疑问。自从净空法师提倡《弟子规》(现在称德行教育)以后,非常多的读经老师和家长受到很大的影响,然后产生很大的疑惑,常常问这个问题。

其实这是不需要有疑惑的。为什么?因为德行是本,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德行,我们应该这样想,本来读经就是为了这样。

“德行是本”又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我们要用很多的时间来学习德行,而读经的时间就少一点?

这样想是不对的。德行教育是不需要花时间的,它是打散在你的24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里面的,是不需要另外花时间来做德行教育的。(鼓掌)

德行教育就像空气;读经呢?就像米饭。你不呼吸立刻会死;你不吃饭,就会饥饿,没有力气。虽然呼吸那么重要,空气那么重要。我们并不很需要留下一段时间来练习呼吸,不需要的。你在24小时里自然呼吸。所以,德行教育是在家长跟老师绵绵密密的与孩子一起生活当中,随时的来提倡,来纠正的。

当然你也可以有一段时间来训练,比如说训练礼节,像刚才闵教授作揖、跪拜。这种训练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养成习惯之后,他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

而读经是需要花时间的,我们花四个小时、六个小时、八个小时来读经,包括中文的经典,西方的经典。用这么多时间来读经,当他心静下来的时候,他的心就越定,德行就会更加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读经以后,德行才能够自己从内心里面真正的开发出来。这种德行才是真实的德行,如果你用一些时间来要求他做德行,甚至讲德行故事给他听,然后教他怎么做,有些还设计剧本,让孩子演戏来练习,像这些都是从外在来规范,外在的规范不是真道德,自己内在的规范才是真道德。

当然,我们不能够直接否定外在规范的教育功能。一个人,就是大人,甚至是圣人,也很难对每一件事情都从内在里反省出来,往往还要外在的规范。外在的规范与内在的体会同时做,这样内外才能渐渐地合一。假如一个人都要从内心里面来领会,才能够有德行,有礼节,这样是要求太多了。所以,我们往往用简便的方法,从外在来学习礼节。现在的德行教育就是一种简便的方法,是一种非常便宜的事情。

真正的德行是自己内心的领悟。外在的礼节、行仪所表现出的谦卑,是外在的规范,这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德行教育是很容易的,而经典教育,让经典从一个人内心里面领会出来,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正在做不容易的工作。(鼓掌)如果能够两方面内外兼修,这是最完整的教育。

所有的读经班和读经私塾,一定都会做德行教育,就是《弟子规》的教育;但是,有一些提倡《弟子规》的人,他不读经,这是不对的。我相信这也不是净空法师原来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误会了,用三年时间每天读《弟子规》,其他以后再说。这是浪费孩子了,(鼓掌)千万不要浪费孩子。

还有,什么叫德行?“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这一句话当然不可以随便用,而作为自己放肆的借口。但是,为国为民,悲天悯人,这才是德行,跟人家鞠躬、跪拜这不是德行。(鼓掌)

我说不是德行,不是排斥之意,它只是一种生活的规矩。真正的德行是从内心里焕发出来的与天地同在,这样的情操,这才叫德行。

当然,有这种情操的人一定会要求自己非常的行礼如仪。现在的礼节教育都已经荒废了,所谓礼崩乐坏。以此,我们要求一些礼节也是应该的,我们也提倡一些的仪节,甚至将来若有空闲和精力,我们要制作出一些相见礼,朋友朋友相见的礼节,师生相见的礼节等等,甚至“乐”也要出来,乃至连服装都要出来。

现在,有人在提倡汉服,汉服不是现在说的唐装,唐装其实是旗人的服装,当然旗服也很好,少数民族他们服装也都很美,我们都很尊重。而汉服也很好,将来你可以穿各种民族的服装,不是说你是汉人就一定要穿汉服,不穿满服,满人就一定穿满服,穿汉服就代表你是第一格,千万不要这样想啊!像西方的衣服也相当的方便,我们也可以穿一穿。不过,如果我们让孩子穿上汉服,在书堂里面读书,这个气氛会更加的相配。

以上这些不是要求,而是你注意了这些细节,就会更加的精致。而在创业初期,你要求得这么精致谁来做呢?大家会却步不敢向前。所以,初期,我们是糊里糊涂的推广,大家糊里糊涂的读就好了,有没有德行是无所谓的。顽皮孩子也可以读经嘛!

这是初期,风气刚推动时必须这样做的,等到已经形成风气了,你可以有所要求,而要求是有无穷无尽的。所以,我开始都是介绍一个大要,你往这方向走就是了,不管你怎么走。

我说教读经,甚至阿猫阿狗都可以,我不是说董老师是阿猫阿狗哦。(众笑)为什么呢?因为在一切都是荒废的情况之下,百废待举,你怎么可能要求那么精致呢?有能力的人去要求精致,没有能力的人就随便做。

你对德行教育有很深的认识,你就多做一点别的要求,如果没有,野孩子也可以读书啦!读经起来还像野孩子也没有关系。有人就说:“你看读经读了这么久,还是一个野孩子嘛,这读经有什么用?”千万不要这样想,这样想是不对的!何况真的读经了,他的野性也会无形之中改变,也就是说没有要求德行教育,他的野性也会渐渐地减低。所以,我们讲事情要很公平。

我常遇到这种例子:有学校老师推广读经,他很认真教读经,每天都教一两个小时,最少教半个小时,能常常听到他们班读经的声音,这位老师也教得很愉快。学生进步,老师、家长也都知道,但是,这些孩子偶尔还会调皮啊!有时被别的班老师发现了。别的班老师就来讥笑他:“你看,你们不是读经吗?读经不是可以增进品德吗?你看你们班读经两年了,你这么认真教,我昨天还看到你们学生打架!”这位老师非常的惭愧。“我们班的孩子还在打架,读经读这么久有什么用?”就来问我:“教授,你不是说读经可以增进品德吗?我们班的孩子还是那么调皮啊,还会打架。”我说还有偷钱的呢,这位老师没看到而已啦!“那我被别班老师批评了,我很伤心,请问怎么办?我要怎么去加强德行教育?”

我说,你就这样教下去就好了,你回去问那位讥笑你的老师,就说:“我们班学生打架,这是真的,请问你们班学生没有打架吗?”“打得更多,好像。”(众笑)读经班还打得比较少一点。所以你不要紧张,说我们要做德行教育,不允许有一个孩子打架,不可以这样子的!这不是人生,人生不是这样子的,这是假的人生。真实的人生是大大方方,孩子调皮就调皮嘛。但是,我们尽量改善,你要求一点一滴都做到这么规规矩矩,这是假的。(鼓掌)

2007年王财贵先生在上海读经教育交流会上的答疑)

首先,人自然有一颗求完美的心,这是人向上向善的动力,可以说是一种「圣性」;但这个求完美,如不善用,会变成责备的心;求全和责备,都在「理」的层次上对人生有所希求。「理」,是纯粹的,是容易一下把握到的,但,理总会被要求要实现在「事」上而后止,而「事」是多样的,有程序的,不容易一时达成的。所以,责备一不善用,就变成挑剔批评,见「事」一时不得完美如理,就起了愤世嫉俗的心;愤嫉之极,常发狠而致鲁莽毁灭在所不惜;而这些责求挑剔愤恨及毁灭,本皆来自于「求完善」的「本心」,所以有人,甚至带动大批徒党,进行绝世浩劫,而还自以为是「替天行道」。人间一切大罪大恶从此而出。人一时昏昧胡涂,即会由善而变为不善,所谓「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不可不察。

如何善用此向往神圣之本心本意,而无差错?中庸教人要有「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之宽容的雅量,大学又教人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若能于此「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譬如读经与德行两种教育,既皆有意义,皆欲匡导人心,理应乐观其并育并行,共扶圣业。若一时不能完全顾及,亦应以「本末」问题安排,徐徐而图,令得两面圆满,方是道理。若有人以「是非」问题来看待,以至读经与德行形同水火,必欲其「你死我活」,何其愚昧也!何其可悲也!

至于何者为本,何者为末?亦不是截然可判者。以人生之总体言,固当以德行为本,而学问为末,尤其「呫哔咿唔记诵之学」,更是末中之末。然以人生之成长经历看,则要求小儿「循规蹈矩」,未必合乎人情,而「呫哔咿唔」,乃小儿之本领,幼年不读,老来难成,所以,欲求学问,当在「幼时」以「记诵」为本也。

又,学问有两类,一者知识,二者智能。空有知识,而无德性者,知识反济其奸。但有智慧者,必兼尊德性。读经所诵者,是智慧之书,虽未必即能开启智慧,然必增其开启智慧之契机,则无可疑也。于读经之时,可同时施行德行教育。不必停下读经,专做德行也。又,因读经而开智慧者,必然有大德,斯又有越乎「循规蹈矩」之教者矣。

又,责问教读经的人:「你是诚实的人吗?」,认为诚实了,才可以教读经。犹如责问人:「你是圣人吗?不是圣人,还敢用圣人之道教人?」注意!这是五四时代胡适之的技俩,他说:「你懂经典吗?不懂经典,还敢教孩子读经,不是自欺欺人吗?」这也是误用了「求完备」的思考模式,让中国人误入歧途将近一百年,到现在,很多人还是这样胡涂,这种思考法,真是可叹!我在「读经教育说明手册」中,就曾经反问:「如果家长不懂经典,就不可以教孩子读经,那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懂经典?」结论当然是「永远不懂」!同理,如果一个德行不够完美的人,就不可以教孩子德行,甚至不可以教他圣人的道理(读经),那中国人何时会有德行?何时文化能够复兴?

我们推广读经,不仅是希望孩子能从经典中,得到聪明和学问,最重要的,乃在期待他立君子圣贤之志。所以实施读经的人,必定同时注意德行教育。

但不会等待大人们都成学者圣贤了,才来教读经,才来教德行。我们这一代是被牺牲了,我们的学问不好,德行不高,但我们的教育不能等。

我认为教育的最高意义,不在于由圣贤教出圣贤,乃是能由匹夫匹妇即能教出圣贤。因为教育所凭借者,一是身教,一是言教。粗浅的看,「言教不如身教」,是不错的。但一个普通的家长老师,有何高德之行,可以做为「圣人之师」?所以,深入来看,应该说「身教不如言教」,如果此「言」是圣贤之言的话。

经典,即是圣贤之言,家长教师与儿童,同时读经,皆受经典之启发,改过迁善进德修业,将日进而不自知,此方真是「德行教育」。毕竟德行是一辈子的事,是要从内心处考察的,是不能量化的,不能只看表面的,不能以一些既定的标准来苛求,也不是当前有了一两个合乎德行的举止,便可视为成功,便可保证一生无憾的。

近年来,我们希望教读经者,同时必教德行,而期相辅相成,使天下老少渐进乎善而已。不知教德行者,何以要求读经师生必俱为圣人,苟一时不成圣人,便要排斥读经,岂非求全太过,而至鲁莽乎?(此页摘自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沪ICP备07011992号
    咨询QQ: 1317634013 E-mail:lixuelian332@126.com
    我要啦免费统计
    中国上海市
    QQ:111519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