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公告:本网站谢绝一切广告,本网站一切免费,是公益网站,敬请同胞留言,评论,共同用爱心维护网站!   网站宗旨:为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为同胞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  [admin  2007年1月15日]        
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首页 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 风俗习惯 和谐讲堂 婚恋情趣 生活常识 民族交流 华夏大爱 民族文化 旅游指南 民族人物 民族歌谣 民族工艺 人生感悟
  [组图]古今医药故事(医道传奇)         ★★★ 【字体:
古今医药故事(医道传奇)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华夏大爱之家编辑部    点击数:1810    更新时间:2018-3-19    



黄芪故事二则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诗中的“王孙”是黄芪的别称。黄芪,旧作“黄耆”,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

    熏蒸治柳太后中风

    南北朝时期,许胤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然患中风说不出话来,请遍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精通医药的许胤宗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于是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药汁弥漫,烟雾缭绕……不想,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了,经过一段时间调理,柳太后便康复同以前一样了。

    柳太后猝患中风,全因年老体弱、气血失调。而黄芪性温,善补气升阳、固表行滞;防风性微温,善散风,胜湿止痛。二者相伍,既能补气固表,又能散风行滞,恰中病理。再加上热气熏蒸,既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润肌肤、开毛窍,促进药物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较短时间内收效。

    险些要了袁枚的命

    清朝大文人袁枚在一年夏天因贪口患了痢疾,腹痛泻痢不止,医生认为袁枚年高体弱,于是用黄芪、人参等补益药治疗,结果邪无出路,致使袁枚病情加剧,险些丧命。后来他的一位叫张止厚的老友劝他服用自制的大黄,虽然很多医生都认为大黄药性太过峻猛,年老病人不宜服用。但是,袁枚还是服了大黄,结果痢疾很快痊愈了,他还特地作诗以谢老友:“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中医学认为,下痢是由于湿、热等毒邪停留于肠中,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而造成的。治疗时应先给邪气以出路,引邪外出,而不能用参芪温补,造成气机壅塞,邪不能出,也就是常说的“闭门留寇”。

    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   作者:福建 曹祈东

 



补中益气治愈眼睑病

    这病人是我导师看的,男性,60余岁,是一位退休干部,患脑梗死5个月,肢体功能恢复得较为理想,语言无明显障碍,神志也很清晰,但就是两下眼睑不能闭合(中医称睑废),患者本身是学中医的,知道这病后期的康复治疗西医没什么好办法,于是就用中药治疗。看了很多名家,用方虽然不同,但活血都是一个重要的法则,可效果均不理想。我的导师接诊后,经过四诊合参后开出了补中益气汤。用药一个月,病情痊愈。

    为什么会开出这个方来?补中益气汤属于补益剂,功能健脾益气,升阳举陷,反推之患者当有脾气亏虚的证候,那与下眼睑不能收缩闭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在中医眼科中,有“五轮学说”的基本理论,眼睑即中医的胞轮,属脾所司,“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下眼睑不能向上收缩闭合,同时又见到脾气亏虚的证候时,当责之于脾气亏虚升举无力,所以眼睑废而不用。这个医案是摆脱西医思维干扰的典范,在进行辨证时,只从中医的睑废入手、合四诊所得资料而辨证,辨证结果就是病人处于一个中气下陷,升举无力的功能状态,“陷者,使其升之”。导师用补中益气汤,全然没有西医的脑部某根血管不通的束缚,也没有使用一味化瘀的药物,而效果却如此灵验。此等用方,非学验俱丰者不办。

大众卫生报  中医学博士 毛以林

淡竹叶助张飞破曹营

    相传,建安十九年,曹操在朝中威势日降,此时,刘备已取得了汉中,羽翼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派张飞发兵声讨曹操,张飞带兵到巴西城后,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合相遇,张合筑寨拒敌。张飞急破不下,便指使军士在阵前骂阵。张合不理,在山寨上多置檑木炮石,坚守不战,直气得张飞七窍生烟,口舌生疮,众士兵也多因骂阵而热病烦渴。

    诸葛亮闻知后,便派人送来了50瓮佳酿,并告知张飞依计而行。“酒”抬到了阵前,张飞吩咐军士兵们席地而坐,打开酒瓮大碗饮“酒”,自己更是大把地狂饮。此时有人禀报张合,张合马上登高一看,果然如此,狠狠地骂道:“张飞欺我太甚!”传令当夜下山劫寨 ,结果遭到惨败。原来张飞使的是一条“诱敌之计”,他们白天在阵前喝的不是什么“佳酿美酒”,而是送来的一种中药汤——淡竹叶汤,既诱张合上当,又为张飞众军士们解火治病。

    中医认为,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干燥茎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胃、小肠经。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短、口舌生疮。以单味药6-9克,煎汤代茶饮,可预防喉痛。

    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    作者:湖南 周相文

黄土菜汤灭霍乱

    乾隆十六年,江阴、宜兴等地霍乱肆虐,恣意流行,每天都在死人,眼看瘟疫难以控制,并有蔓延之势,千总大人十分着急,派员去请叶天士。

    叶天士来到疫区,察看了疫情,并用带来的中草药配制成“四逆汤”救治病人。但霍乱流行面广,患病人多,带来的药材很快就要用完了,可疫情还是控制不住。叶天士面对肆虐的霍乱,心急如焚。

    这时,一个随行的人说,在他的家乡也流行过类似的病,当时挖取带蚯蚓的地下黄土冲水喝,效果很好。一句话提醒了叶天士,他想起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上就有“黄土散”的方子,即灶心上烧过的土,药名伏龙肝,有温补脾胃、止吐止泄的功效;而天宁寺的和尚治上吐下泄是靠喝多年发霉的陈芥菜卤好的。叶天士心想,灶心土研末后用陈芥菜卤送服定能起效。

    于是,他发动村民烧黄土,天宁寺的和尚也送来了陈芥菜卤,让村民服用。果然,村民在服用了陈芥菜卤后,患者很快痊愈,健康者再没有被传染,霍乱疫情很快被控制住。千总大人也快马加鞭赴京城报喜,龙颜大悦,封叶天士为“一代神医”。

    大众卫生报  天津 韩德承 2012 09 18

康熙得“茯苓膏

    相传,康熙皇帝年幼时患过天花,可是痊愈后,不仅脸上留下了几颗浅浅的麻子,身体也十分虚弱,吃的东西难以消化,经常腹泻,四肢倦怠,懒于言语。顺治帝见此十分着急,亲自召见太医院官员,讨论如何调理“小主子”的身体。

    御医们几经研究,认为茯苓利水渗湿、补脾宁心、平火止泻、开心益气,久服还可延年。于是提议用茯苓为小主进行调理,此提议马上得到了院使和顺治帝的同意。

    但是由于小主患天花期间,药吃得太多了,所以不愿再吃苦药。御医们会诊后认为食疗为上策,用药是下策,于是,御医和御厨们开始共同研究如何用茯苓做成食疗佳品。

    几经研究试制,最后制成“茯苓膏”,且小康熙很喜欢吃这种风味独特的点心,不久便脸色红润,开始读书习武。后来,“茯苓膏”还成了很有名的宫廷食品。

    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    作者:河南 常怡勇

李白醉酒五加皮

    据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游罢安徽黄山后,乘船途经富春江。

当船至睦州(今建德梅城)时,他弃舟登岸,到山中拜访一位名叫权昭夷的隐士。隐士取出美酒佳肴与李白对饮。李白见所斟之酒色红如玉,饮之其味醇厚、甘香,席间的鱼形似银鱼,食之肉厚,且又细嫩鲜美,不由得拍手叫绝。

    经再三问及,隐士才告之:“此酒乃睦州严陵某家用上等梁粢,配以五加皮、玉竹、红花等中药,采用严家的天下第五泉酿制而成,饮之有活血、祛风湿、强筋骨、悦颜色之功效,久服能延年益寿。其鱼产于严滩,又名陵鱼。”二人举杯畅饮,把酒夜谈。次日,李白告辞,隐士又赠五加皮药酒10斗,陵鱼数斤。

    当晚,船至严陵滩,李白见江中有一大石,便携酒肴登于石上。为感谢隐士所赠酒肴之情,他便在石上赋诗一首寄赠。

    诗曰:“我携一樽酒,独上江渚石。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举杯向天笔,天回日西照。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寄谢山中人,可与尔相调。”喝得酩酊大醉,夜卧江石。后人根据李白的故事写了一首诗:“色如榴花重,香比蕙兰浓。甘醇醉太白,益寿显神功。”就是对李白醉酒五加皮的生动写照。

    李白能成就这名扬天下的佳句,五加皮药酒可谓功不可没。也正是由于大诗人的佳句和传说,才使五加皮药酒得以广泛流传和发展。至今为止,五加皮药酒仍是临床治疗风寒湿痹诸症的常用药物。

    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  作者:河南 常虹

荔枝核治好白居易疝气

    炎夏的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忽一南方友人来看望他,还带来了一些新鲜荔枝。于是,两人边谈诗,边吃荔枝。白居易对美味的荔枝赞不绝口,当即挥笔写了一首荔枝诗:“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吃过荔枝,其妻春兰进来收拾核、壳,无意中将核包起来置于抽屉中。一个月后,白居易因过累而疝气发作。妻听人说,荔枝核煮水喝可治疝气,便如法炮制,果然灵验。白居易大为感慨,逢人便说“荔枝核治疝气”有特效。

    中医学认为,荔枝核入肝肾,有舒肝、散结、止痛功效,善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痛等症。

    大众卫生报    □湖南  刘光泉

柳宗元错买假药著文章

    柳宗元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在他众多著作中有一篇短文<<辨茯神文>>。说起这篇文章的来历,还有一段柳宗元买假药的故事。

    柳老先生因长年笔耕劳累,患有心悸、胸痛病,当地名医嘱其将中药茯神二两煎汤,分三次服。柳按医嘱从市场上买回“茯神”煎服。那知服后不久胸中烦闷燥恼更甚,头昏欲吐,精神恍惚。家人急将柳送至医生处。柳倾其苦衷,怨其医道。老医生甚感奇怪,遂让柳的家人取来药渣审视。原来柳买来的哪是茯神,分明是老芋。

    老医生说:“非我医方有错,是老先生被江湖药贩所骗,错买了毒芋。”老医生又介绍说,毒芋又叫蹲鸱、野芋,主产于钱塘一带,食之有毒,形叶相似如一根,可杀人;而茯神则是补益上品。二者一补一毒,天壤之别。

    真相大白,柳先生向医生拱手作揖陪罪。老医生亲让徒弟将上等茯神取来送给柳先生,让其按法服用。半月后,柳先生病体康复。假药野芋冒充茯神出售,可致人中毒,甚至致人于死,老百姓如何识得真假?

    柳先生一直挂记着这事他欣然运笔于纸上,写下了《辨茯神文》一文。文中写道:“茯神之神,在于舒肝愉心,解积化滞,调和阴阳,君子食之,其乐扬扬。野芋多生于低温之地,于水中潜藏繁盛,常与蝗虫混杂滋生。单夫施计伎,刮野芋皮,削于茯神状,中空而外泽,以假乱真,敝之误服之,险遭不测。乱真之世,无力挽救,药物既多假,知之者甚少,故蓍词意,以悟来者。”

    大众卫生报  河南 卫远山

片仔癀传说

    经典中成药片仔癀由麝香、牛黄、蛇胆、三七等配方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主治金疮伤痛、挫伤、扭伤等症。传说,“片仔癀”的名称起源于闽南。

    据传,明代嘉靖年间,奸相严嵩父子掌权,贪官污吏当道,朝政每况愈下。此间,宫中有位御医,因痛恨奸相残害忠良,逃离京城,隐姓埋名,远走他乡,辗转来到福建漳州东门外璞山岩寺出家为僧。当时寺中的和尚多习武强身护庙,舞棒弄枪免不了皮肉受损或刀伤骨折。御医见状,多方采集药材,按家传秘方精制成锭,并将药锭切成片状,既可吞服,又可外用。

    和尚们用此药后,跌打损伤不日痊愈,无不拍手称绝。久而久之,附近百姓知晓后,一遇痼疾便到寺中求药,凡遇红、热、肿、痛者,只要吞服一片,立马见效。

    因闽南人称各种炎症为“癀”,又因药呈片状,称“片仔”,故该药取名为“片仔癀”。

    古时医疗机构甚少,无论离家或求功名到京城求学;或远渡重洋谋生;或商家南北进货或在外谋职。只要身边有片仔癀,遇到急性外伤或多种炎症都可快速得到治疗,故而如今片仔癀仍是倍受人们青睐的东方“神药”。

    大众卫生报  四川 叶乃卫

孙思邈巧用蚂蝗疗眼疾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在他的行医生涯中,有不少诊疗奇闻,用蚂蝗治病就是其中的一桩。

    一天,一个小伙子的一只眼睛被什么东西撞了,立时,那只眼肿得就像一个熟透的桃子,痛得他直叫唤。

    小伙子被人搀扶着来找孙思邈治疗。孙思邈一看患处已经发青,充满着瘀血。他认为应先排除瘀血,然后再给用药。但是伤患的地方在眼部,用针挑吧,一不小心就会把眼球刺坏,太危险,不行。他又瞑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只见他急忙跑到后院去,在水池边捞了一会,捉了几只虫拿回来,叫病人躺在炕上,将那虫放在瘀血上边,旁人一看,原来是几条蚂蝗。用它怎么治病呢?真是感到稀奇。

    眨眼之间,只见那蚂蝗蜷曲了几下,便叮破了红肿的瘀血,吸吮起来。不一会儿,蚂蝗的身子越来越粗,病人的瘀血越来越少,快要吸完了,孙思邈马上把蚂蝗拿掉,用清水洗净患处,再给敷上些药膏,叫病人休息着。

    不过一个时辰,小伙子就完全轻松不痛了。他起身对孙思邈感谢道:“我的眼睛刚才肿得那么厉害,一会儿工夫就被您老人家治好了,真是神仙一把抓呀!您这种治疗方法真是奇妙,我还从来没听说过呢!”

    孙思邈笑着说:“这也是以前从百姓中学来的,今日恰好给你用上了。”嗣后,孙思邈蚂蝗吸血肿的神奇妙法一时盛传,他的名声也就更大了。

    大众卫生报  济南 杨明云

孙思邈三管齐下治脱肛

     孙思邈奇术治顽症,享有盛名,其传奇故事连篇。话说在唐贞观年间,河南少尹受皇命出使西部羌族部落,临行前却难言苦衷。因少尹身患脱肛病,经多方名医诊疗,总难根治。

     此时,恰逢药王孙思邈路过此地,少尹急命随从请孙思邈诊治,孙应允来到少尹府,只见少尹左右簇拥着娇艳侍妾十余人;四诊察毕,已明确十有八九,孙嘱群妾美女退下,对少尹说:“大人得病非浅,若求根治,当下决心,恪守疗病三法”。少尹因顽疾缠绵难治,急忙点头应是。

     孙思邈说,一、大人要独居千日,不近女色;二、我为你专备一瓶药粉,请早晚取少量粉末揉于鼻内,日得数嚏为佳;三、我为你精拟一药方,望调配长期服用。只要按照三法治疗,千日之后必能痊愈,如不照办,则病危难解。说罢孙思邈留方告辞。

     少尹公务在身,但求病愈而心切,故牢记孙之医嘱,如法配合,数月之后,脱肛果然神奇复位不出,身体由虚弱逐渐转为强壮,并出色完成圣命。

     三年之后,少尹专程寻访到孙思邈,当面重金酬谢。在交谈中少尹特请药王详解治疗三法之意。孙答道:“因大人纵欲太过,损伐肾阳,故气虚而脱肛,经过千日戒色禁欲,清心怡养,心旷神爽,故肾阳无损而受益;加之药方专以补肾添精、益气固阳,肾乃先天之本,肾气足则虚转壮;所给揉鼻药粉谓通关散,意在取嚏,嚏则引气上行。三管齐下,脱肛顽症焉有不愈之理。

     少尹退官后,节制房欲,生活调理有度,注重养生保健。据传,少尹在孙的养生指导下活到90多岁而终,成为唐时为官之长寿者。

     大众卫生报  四川 叶乃卫

王叔和起死回生美名传

     汉末至西晋期间,太行山下有个济州城,城里有家“济生堂”药店,这店里新聘了位坐堂医生。那坐堂的虽说初来乍到,治病配药颇具神通,特别精于内科诸症。

     一天,济州城里有一家出殡,看那将将就就的殡仪,就猜得出是个贫寒之家。那口薄板棺材从济生堂抬过时,沥下几滴鲜血。正在柜前坐堂的先生瞥见血迹,陡然一惊,再定睛细看就大叫:“那出殡的,如何将活人往外抬?”出殡队里哀哭的,哀歌的,吹打的,各司其职,无人理会。坐堂先生一急,上前拉住拉灵幡的半大孩子不放行,一连声地嚷道:“棺里是活人,棺里人没死!”出殡的队伍乱了套,几个后生以为他有意胡弄,扯住他就要打。吹鼓手中有个老者,见多识广,看坐堂先生不像作恶的,止住年轻人,唤过一位中老汉子叫他裁夺。中年汉子姓午名逢生,棺里殓的正是他的妻子贾氏,年仅28岁,因产中血崩脱阳暴亡。当地风俗,年轻女子死于流血等症,统称“血光之灾”,为不连累家人街房,须及早入殓安葬。当日贾氏刚刚昏死,族中长者便硬张罗出殡。这午逄生中年丧妻,无限悲伤,听坐堂先生一说竟也异想天开,甘愿开棺验尸。此言一出,几个愣小子一拥上前,“嘎吱”一声把棺盖撬开。坐堂先生抓起死者的人中、关元等穴,顷刻之间,那贾氏时而换气,继而呻吟,再而略睁双目,半欠身子意欲起动。

     这一件医案,倾刻轰动了济州城。一打听坐堂先生的姓名,才知道是太行山上的名医王叔和。一时间,一传十,十传百,把王叔和传成了当今扁鹊、再世华佗。种种奇异传闻,传到了都城许昌,王公大臣们便三聘五请,硬把王叔和弄到京都里当了太医令。

     大众卫生报   济南 杨吉生

王维因药结良缘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大诗人王维在居士山隐居读书时,一次偶染小疾,便上街去买药。当他来到一家药店门口时,见柜台后坐着一位容貌秀丽、文静素雅的少女,心中不禁暗暗称奇:“穷乡僻壤,竟有如此不俗之女,不知她才学如何,何不试她一试?”于是,王维上前问道:“姑娘,今日小生出门忘带药方,望姑娘方便一二,不知可否?”姑娘彬彬有礼地答道:“方便顾客,治病救人,是医家的本分。”

    王维问道:“一买宴罢客何方?”姑娘略加思索,莞尔一笑答道:“酒毕宴罢客‘当归’。”

    王维接着又说:“二买黑夜不迷途。”姑娘对答道:“夜不迷途因‘熟地’。”

    王维继续说:“三买艳阳牡丹妹。”姑娘回答道:“牡丹花妹‘芍药’红。”接着,他俩又一问一答如下:

    四买出征在万里。”

    万里戍疆有‘远志’。”

    五买百年美貂裘。”

    百年貂裘好‘陈皮’。”

    六买八月花吐蕊。”

    秋花朵朵点‘桂枝’。”

    七买难见熟人面。”

    难见熟人是‘生地’。”

    八买酸甜苦辣咸。”

    世人都称‘五味子’。”

    九买蝴蝶穿花衣。”

    “‘香附’粉蝶双双归。”

    十买青藤缠古树。”

    青藤缠树是‘寄生’。”

     姑娘用10种药名巧妙地回答了王维提出的10个问题。王维对此十分佩服,连连赞赏,道谢而去。从此王维更加奋发攻读,后中进士,始终忘不了那姑娘,便去求婚,喜结良缘,留下了盛唐时期因中药而结亲的爱情佳话。

     大众卫生报   上海  裘影萍

 

张仲景望眉断病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是著名的医家,他不仅在实践中印证求真,也善于广交俊才贤士。一日,张仲景和朋友聚会,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在座,王粲当时年仅20多岁,然已是著名的诗人,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

    闲谈中,善于察颜观色的张仲景从王粲的脸色看出了一些迹象,认为王粲将有大病临身,于是诚恳地对王粲说:“你身体有病已经很长时间了,须服五石汤才能治好,如若不医治,到你40岁时,眉毛会脱落,半年后会有生命危险。”王粲听后不以为然,他想,自己身体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张仲景肯定是在故弄玄虚。但出于礼貌,他还是将张仲景为自己开的五石汤药方装在了口袋,表示回去后一定按方服药。

    3年后,张仲景又见到了王粲:“我给你开的五石汤,你服了吗?”王粲说服了。张仲景摇了摇头说:“从你的气色看,你并没有服过。”

    岁月如梭,一晃20年过去了,此时正是王粲先后写出《七衷诗》、《登楼赋》等脍炙人口的佳作之时。但是,此时他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先是卧床不起,后来眉毛全部脱落,访遍名医,众药无果,半年后,王粲驾鹤归西。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张仲景真乃神医也,真后悔当年没有听他的劝告,如若当年服他的五石汤,肯定不会是这样的结局。”中医“望眉断病”的典故就来自于此。

    大众卫生报   四川 叶乃卫

 

 响豆 治失眠

    话说乾隆要下江南巡视,苏州知府郭大人,连续几天睡不着觉,因为当地盗匪横行,官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于是请叶天士来诊治。

    叶天士为其详细问诊后得知,郭知府为阴血不足,虚烦神疲,于是开了天王补心丹让其服用,郭知府服用两天后,仍然睡不着,于是又派钱管家前去请叶天士。叶天士告诉郭知府处方并没有不妥之处,只是失眠证不是服用一、两天药就能见效的,要知府大人继续吃药。

    但是郭知府仍要求叶天士给一个万全之策,让他睡得安稳。叶天士便对知府说:“响豆可以治失眠。”郭知府问他:“什么是响豆?”叶天士说:“你家庭院里两棵槐树上就有,槐树上结有槐角,内有槐豆,每到夜间暴响的称为响豆。”并要知府亲自把树上的槐角全部摘下,剥出槐豆,分成若干小包,每晚放一包在枕边,静听响声,无声音者弃之,直至听到响豆为止。筛选出两颗响豆,再配以两片槐树叶,同时泡酒饮之,治失眠奇效。知府依计行之,果然睡着了,但是响豆一直未找到。

    几天后,郭知府突然明白,原来本没有响豆,叶天士只是通过“精神转移法”将疾病或内心思虑转移、分散至其他方面去,缓解或消除由此而引起的病理改变。叶天士正是运用这种方法治愈了郭知府的失眠证。

    大众卫生报   天津  韩德承

 

朱丹溪焚经成名医

    朱丹溪自幼聪明好学,记性特别好,长大后更是四处寻访名师指点,以期有朝一日考取功名。但有一天他忽然把所有经书搬到院子里,放一把火烧毁了,这在同窗朋友中引起轰动。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他的老师和他的一席谈话,彻底改变了他对人生的看法。

    他的老师叫许文懿,很有学问,当时年事已高,一身是病,常多日卧床不起,他很希望有个好医生给他治病,可是当时的医生都很平庸。这也难怪,因为世风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能力强的人都读经书去了,没多少人学医。老师对这种现状真是痛心疾首。一天,他想试探一下朱丹溪,他说:“我生病十多年了,看来我的病是治不好了!”朱丹溪马上安慰他说:“会有良医的!”老师长叹一声说:“良医又到哪去找呢?”

    朱丹溪望着老师清瘦的身体,憔悴的面容,感到很痛苦,经过思想斗争,最后他决定烧掉经书,立志从医。他开始是在家乡学医,稍有所成后,他发现许多医理很难明白,又没有人教他,便收拾行装外出游学。后拜杭州名医罗知悌为师,学到了许多医学理论,胸中的疑难问题都一一化解了。他一边学习一边为人看病,把学到的理论用到实践中。

    经过很长时间的潜心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治疗原则,逐渐成为元代四大学派之一“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且著有《伤寒辨疑》、《外科精要新论》、《局方发挥》等巨著传世。

    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   作者:山东  杨吉生

 

朱丹溪巧用梧桐叶催生

    某日,一妇人难产,腹痛难忍,全家非常着急,于是请朱丹溪前来。朱丹溪来到门外,听见产妇的呻吟声,立即停下步来,心中早已明白几分。这时,吹来一阵风,院中梧桐树上的一片树叶正好落在他的脚旁。丹溪弯腰捡起树叶,用手擦了擦,将它交给产妇家里的人,说:“你们将此叶拿去煎汤,让产妇立即喝掉,孩子就能马上降生。”

    产妇服完梧桐叶汁,果然很快生下一胖小子,全家欢天喜地,好不高兴,逢人便说:“丹溪翁真是神医啊!”

    又过了一些时候,隔壁院子里的一个妇女也难产,家人同样用朱丹溪梧桐叶煎汁催生的方法给产妇喝。可是等了很久,小孩还是生不下来,妇人腹痛难忍,家里人只得又请来朱丹溪。

    朱丹溪听着家人的述说,哭笑不得:“其实,梧桐叶并不治难产,第一个产妇痛得狂喊乱叫,说明是马上要分娩了。我随手捡了一片梧桐叶煎水服,目的是安她的心,心安后不紧张,小孩就会平安生下。而你家产妇就不同,她的呻吟声说明是真正难产,所以需马上服催生药。”众人听后,皆点头称赞。

    大众卫生报  湖南  周向前

 

补中益气治愈眼睑病

    这病人是我导师看的,男性,60余岁,是一位退休干部,患脑梗死5个月,肢体功能恢复得较为理想,语言无明显障碍,神志也很清晰,但就是两下眼睑不能闭合(中医称睑废),患者本身是学中医的,知道这病后期的康复治疗西医没什么好办法,于是就用中药治疗。看了很多名家,用方虽然不同,但活血都是一个重要的法则,可效果均不理想。我的导师接诊后,经过四诊合参后开出了补中益气汤。用药一个月,病情痊愈。

    为什么会开出这个方来?补中益气汤属于补益剂,功能健脾益气,升阳举陷,反推之患者当有脾气亏虚的证候,那与下眼睑不能收缩闭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在中医眼科中,有“五轮学说”的基本理论,眼睑即中医的胞轮,属脾所司,“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下眼睑不能向上收缩闭合,同时又见到脾气亏虚的证候时,当责之于脾气亏虚升举无力,所以眼睑废而不用。这个医案是摆脱西医思维干扰的典范,在进行辨证时,只从中医的睑废入手、合四诊所得资料而辨证,辨证结果就是病人处于一个中气下陷,升举无力的功能状态,“陷者,使其升之”。导师用补中益气汤,全然没有西医的脑部某根血管不通的束缚,也没有使用一味化瘀的药物,而效果却如此灵验。此等用方,非学验俱丰者不办。

    大众卫生报  中医学博士 毛以林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沪ICP备07011992号
    咨询QQ: 1317634013 E-mail:lixuelian332@126.com
    我要啦免费统计
    中国上海市
    QQ:1115193447